空气质量:优

景区最大承载量:2万人

当前位置   :  首页>  唯美海螺 > 体验主题 > 科普亲子>正文

走进二层山冰川世界

来源:本网站

日期:2018-04-23 15:16:55

浏览:

评论:次

一键分享:

二层山位于蜀山之王贡嘎山东坡,海螺沟景区内,最高点海拔高度5400米,是目前贡嘎山海螺沟冰川及大冰瀑布的最佳观测点。站在二层山顶朝大冰瀑布方向望去,大雪山主峰贡嘎山和其海拔超过7000米的卫峰一览无余。下面,让我们跟随著名冰川学家、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的张文敬老师,走进二层山看看冰川世界。

目前的海螺沟,几乎所有的景观,都是以海螺沟冰川谷地的三维坐标为人们提供目力所及的视野范围。尽管海螺沟有春夏秋冬不同的四季色彩,有上游下游反差极大的空间感受,有林涛吼动的原始森林,有热气氤氲的地热泉流,有一泻千米的冰川冰瀑,有晨曦晚霞辉映下的金山银山,有色彩艳丽的红石滩……可是,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无论是我们科学考察的研究人员、醉心于野外探险的行家里手及年轻的“驴友”们,到了海螺沟,总想找到一个理想的去处和最佳的视角去一览海螺沟和海螺沟冰川的全貌去一睹海螺沟冰川源头那“一览众山小”和“蜀中第一峰”的贡嘎山主峰的巍巍雄姿。

哪里可以看到贡嘎山主峰?

“哪里可以看到贡嘎山主峰?”这是人们到海螺沟后常问的问题。不少人误以为海螺沟冰川大冰瀑布极高处的山峰就是蜀中第一高峰的贡嘎山主峰。其实,目前在海螺沟景区,即便站在海拔 3000 米左右的金山饭店或者银山饭店的顶层,还是进入索道尽头的长草坝“四号营地(海拔 3400 米)”,都是无缘一睹海拔 7556 米的贡嘎雪山真容的。以前人们所欣赏到的贡嘎山主峰图片,几乎都是来自于贡嘎山西坡的子梅山垭口或者是在西坡贡巴冰川附近的贡嘎寺台地上拍摄到的。

2015 年的初夏,为了寻找可以在贡嘎山东坡既可以方便地鸟瞰海螺沟和海螺沟冰川全景,又可以清晰地扫描贡嘎山主峰全貌的最佳观测点,我和海螺沟风景名胜区的几位工作人员,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早上,身背帐篷和干粮,离开长草坝,沿着海螺沟三号冰川东侧古冰川侧碛垄,一路上行。一会儿踩过漫漶的冰水,一会儿穿过密匝的杜鹃林,还有那长满尖利毒刺的锦鸡儿、枝蔓缠绕无序的伏地柏以及似乎危机四伏的高山沼泽湿地……在一面长满羌活叶的山坡上,一群野牛正在惬意地啃噬着羌活草那鲜嫩的薹尖。海拔越来越高,有的人已经有些气喘了。拿出便携式“GPS”(卫星定位仪)打开一看,这里的海拔高度刚及4000米呢。

趁着在几块古冰碛石上小憩时,我回头向着来路方向望去,只见一团云雾从海螺沟的下游冉冉升起,再慢慢散开,一时间,海螺沟冰川和冰川四周的原始森林都被越来越浓的雾气弥漫得无影无踪了,眼看着那云那雾就飘升到了自己的脚底下了。就在大家担心云雾可能继续飘升以致不得不中断考察行程的时候,云雾突然停止了彼此追逐和四面扩散的步伐,在山间形成了一片波涛滚滚的云海,而头顶上却依然是灿烂的太阳和蓝色的天空,此时的我们仿佛成了飞升在九天上的神仙!

我们此次的目的地叫作“二层山”。顾名思义,所谓“二层山”就是山外有山,山上有山的意思吧!二层山位于贡嘎山东坡的海螺沟和东南坡的田湾河之间。

大约攀爬了四五个小时后,我们一行人终于来到了二层山的核心位置,一个古冰斗附近的冰碛小台地上。

“二层山”,是早年当地打猎采药人对这山起的名字。山体常年笼罩在云雾之中,山体多为古老的花岗石和花岗片麻岩组成,在上万年计以来的古冰川和寒冻风化作用下,角峰林立,刃脊肩连。二层山的山势地形独具特色,在一座座古冰斗的环绕下,尤其是在缥缈幻化的云海中,仿佛让人有一种进入海市蜃楼的感觉。在山峰的背阴处,一些积雪还未完全融化,雪面在西际的夕阳照耀下,泛着金黄的光泽。由于接近黄昏,气温下降,上下的浓雾已然退去,海螺沟冰川那壮观的冰瀑布一挂千米,不时传来隐隐沉沉的雪崩声。当夕阳即将从西面山脊上落下时,一团淡淡的云雾又魔术般地从海螺沟冰川突然升起,在冰瀑布上方重新延展出一片云海。气流涌动处,乱云时散时聚,上下翻滚。云海被夕阳的余晖浸染成微微的玫瑰色,并在晚风的吹拂下,一直延伸到了二层山上。从二层山的营地向西望去,只见在那瑰丽的云海上面,一座金字塔形的山峰突兀地矗立在群峰之上,看上去和今天的考察营地近在咫尺。哈,“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这不正是闻名遐迩的贡嘎山的主峰吗!

贡嘎山在世界极高峰家族中不可或缺

在我国,野外科学探险尤其是高山高原科学探险和旅游,正展示出越来越成熟、越来越高端、越来越臻于完美的趋势。每到一个地方,人们不再想听到那些道听途说人为编造的神话故事,也不想见到那些虚假的人造景观景点了,反倒是想穷究眼前那些大自然现象形成和发生的本源,一探那些地质地貌景观和生态环境与人类历史共荣共生过程中是如何演替的科学真谛。这无疑是社会的一大进步。

都说人和人相处的时候,是“距离产生美”。但我在几十年的科学考察中,在大自然中,尤其是在我国的高山高原上,就景观而言,我更多体会到的却是“高度产生美”!无论是天山、昆仑山、喜马拉雅山,还是眼前的贡嘎山,山峰越高,山体越大,那么,其中的环境就越纷繁复杂,生物多样性就越丰富多彩,地貌景观就越多样多姿,种类齐备,景色也就越美丽宜人。正因为如此,一个地方的最高峰就往往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地理标志。何况,贡嘎山不仅是四川的“蜀中第一峰”,而且还是青藏高原东缘的最高峰,更是横断山脉的最高峰。甚至在世界极高峰家族中,贡嘎山也有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由于地质构造和冰川作用的双重塑造,贡嘎山主峰的金字塔角峰形态十分典型,四面陡峻如刀削,丰富的高山降雪致使主峰周围冰崩雪崩频现,目前仍然被排在极难成功攀登的世界极高山峰之列!

二层山的考察认定和区位优势,为海螺沟景区增添了又一处科学考察、科学探险和旅游目的的。尤其是在这里登高望远,向下俯视可以轻松地窥见贡嘎山东坡全景风貌风光,又可以在各种色泽变幻的云海之上观看到贡嘎山主峰那巍峨壮观的伟岸雄姿。

古冰川留下的珍贵遗迹

登上二层山,除了可以随时欣赏那变幻莫测的云海和以金字塔为典型形态的贡嘎山角峰群之外,傍晚看雪山落日的灿烂余晖,早上观喷薄日出的壮丽景象,白天攀爬在古冰川遗迹刃脊角峰之间,夜晚数银汉繁星,都是难得的人生体验。即便是你搭帐篷用的石块,或者你脚下的基岩,不用考证,那就是伴随着第四纪冰川作用一路走过了千年万年甚至几十万年上百万年的地质历史的科学见证!如果你悉心地察看,那石碛上一定会有一道道老鼠尾巴(一头宽一头窄,一头深一头浅)一样的古冰川擦痕和似乎人为打磨过的古冰川磨光面。如果这些古冰川遗迹出现在庐山、黄山和北京的西山,那么,中国大陆的第四纪地质和气候环境的历史将会被彻底地改写,有关中国东部有无第四纪古冰川作用的“学术争论”就会以“yes”的方式盖棺定论了。但是,由于冰川的形成和演替具有十分严格而科学的气候环境和地理条件,这些明显的古冰川遗迹不会出现在中国东部海拔 2500 米甚至海拔3000 米以下的地区。可是,在海螺沟,在二层山,这种经过古冰川岁月沧桑抚摸、砥砺过的基岩和冰碛石却俯拾皆是!

二层山山峰的平均海拔高度不过 5000 多米,这里曾几何时也是冰川漫流之地,由于众所周知的气候变化原因,冰川早在距今几百年前就消失了。空出的冰斗、冰斗中的石冰川、石冰川中的埋藏冰,还有那些时而被季节积雪半覆半盖的冰碛垄,距离冰碛垄不远的鲸背岩,似乎都在向人们诉说着二层山曾经辉煌过但是的确又已经逝去了的冰川历史。

鲸背岩和石冰川都是古冰川留下的珍贵遗迹。

通常人们看到的真的只是冰川上一种表面现象。比如海螺沟冰川城门洞附近冰川表面的表碛物最厚,平均厚度大约 50 厘米吧,可是城门洞附近的冰川厚度却有 50 米以上!也就是说,一条冰川的消融区肯定是会有表碛存在的,但是和冰川相比,表碛层的厚度和数量仅仅是冰川的九牛一毛而已!

当冰川的冰体厚度远远大于表碛的厚度时,冰川就一定是一条充满活力的运动着的地貌体。如果由于气候变暖,积累区的降雪量大大地减少了,冰川难以抵御强烈的消融时,就会发生另外一种状态 :冰川的厚度越来越小,直到某一天,冰川冰体的厚度小于表碛层的厚度时,那么,冰川就失去了前进和运动的能力,冰川的个体就会产生严重矮化,最终变成了一条只有冰川的外形,而无冰川的内涵的“石冰川”,或者也可以称之为“化石冰川了”。

二层山的景观和科研价值

二层山处于严寒的冰冻圈和温暖的生物圈之间的过渡区域。冬天的季节性积雪一直可以延续到来年的春夏之交才可融化殆尽。古冰斗中的石冰川得不到足够的冰雪物质的补充,难以为继,也只好龟缩到小小的冰斗之中,厚厚的冰碛物包裹着小小的冰核,任由气候变暖趋势的折磨考验。可别小看了这包裹在厚厚石冰川中的小小的冰核们,它们并不甘心自动地退出本该属于它们自己的历史舞台呢。也许哪一天,地球的气候终于转冷,或者雪线附近的降雪量突然增大,冰斗中的积雪加大加厚,这时候,石冰川就会因为重新获得丰富的冰雪物质补充而变得活跃起来,渐渐地,冰核又将长大,冰体越来越厚,一旦厚度大于裹着它的外层冰碛物,那么,这些化石冰川就会起死回生,发生活化。也许,那个时候的二层山又会重新回到冰冻圈王国,展现在我们人类面前的将是一条条新的现代冰川!如果真的有那一天,海螺沟冰川和海螺沟所有的冰川,还有贡嘎山所有的冰川都将会变长变大变厚,冰冻圈王国的范围必将大大地扩大,那时的海螺沟冰川一定会更加雄伟壮观,更加绚丽多姿。

“高处不胜寒”。在二层山这样海拔4000~5000米的高山上,其实,冰川和非冰川就是一步之遥。也就是说,如果气候再冷一冷,积雪再多一些,也许就会有新的冰川发育;如果气候持续变暖,积雪量再不增加,那些石冰川也许就会最终变成一堆完全的表碛物。因此,我们或许还有另外的选择 :人造冰川。二层山不是最接近冰冻圈吗?二层山上不是有许多的季节积雪吗?而且,这些季节积雪每年的覆盖时间长达半年以上,有的背阴处甚至可以达到 10 个月左右。如果通过人为的科学干预,将更多的季节性积雪集中堆放到一条或者几条古冰斗的化石冰川上,并且使之在一年内融化不完,如此年复一年,化石冰川就会活化为小小的“婴儿冰川”,在人为地继续科学干预下,“婴儿冰川”就会慢慢地长大。那么,奇迹就会在我们的海螺沟发生, 《中国冰川目录》和《世界冰川目录》中的冰川条数就会因此而改变,二层山就会受到全世界科学界和科学家的关注。

目前,要想去二层山科学考察探险旅游的条件还不成熟,但是二层山在整个海螺沟甚至贡嘎山未来的发展中的景观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不容低估。如果在下一步的规划中能再建一条高山索道,那么,海螺沟的生态旅游发展犹如新增加了一双腾飞的翅膀,即便是大雨滂沱,或是云雾缭绕,一条更加高效便捷的缆车索道直接将客人送到二层山,那里远在云层之上,游客们将从另外一种视角去体味海螺沟和贡嘎山的别样风光。

如果要架设新的高山索道,比较理想的选址应该是一个叫作草海子的地方。草海子是一个古冰川侧碛垄台地,古冰川堆积物历经几万年的自然沉积,具有良好的工程力学和材料力学的稳定性,石碛之间的胶结固化程度很高,只要索道设计科学合理,那么工程建设就会得以顺利进行。

在草海子建立新的索道,不会对海螺沟目前的核心景观区域构成任何不利影响,更不会对海螺沟冰川造成些许新的人为干预,因为,草海子距离海螺沟冰川末端的直线距离还有五六千米呢!

我对二层山的索道开通充满期待。希望二层山的无限风光可以在不远的将来轻松地呈现于人们的视野中。

冰川知识

冰川又称冰河。地球上高寒地区沿地表运动的巨大冰体,是第四纪以来一定地形条件下气候变化的产物。大气降水(雪)沉积在高寒地带,先由雪花圆化变为粒雪,再由粒雪变质成冰。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冰川冰以极其缓慢的速度向下游流动。冰川主要分布在地球的南北两极,但在包括赤道附近在内的地球上各大高山、极高山和极高海拔的高原上都有各类冰川分布发育。地球上最大的冰川是南极冰盖,其面积达1.3×10 平方千米,厚度可达2 000~4000米。北极地区的格陵兰冰盖位居第二,面积达 1.8×10 平方千米,厚度达 2000 米以上。中国是世界上山地冰川最发育的国家。在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四川和云南等西部五省区,共分布发育了 4 万余条冰川,总面积约为 5.94万平方千米。现代冰川具有三大功能 :淡水资源,气候变化的检测器,地球气温变化的调节器。地球表面 80% 以上的淡水资源存储在冰川中。由于冰水的相变温度为 0℃,地球的寒暑变化十分敏感地反映在冰川的进退变化中。当地球气温持续升高变暖时,冰川将会以提高自身的冰温和增加融化消耗热量而抑制地球增温的速度和强度。

角峰又称金字塔角峰。由冰雪作用而形成的特殊山峰形态。峰体一般均呈四面尖顶状,犹如埃及古金字塔,是由冰雪,尤其是冰川对山体四面同时进行溯源侵蚀而成。南极的文森峰、尼泊尔的鱼尾峰、珠穆朗玛峰、乔戈里峰、南迦巴瓦峰和贡嘎山主峰,以及绝大多数冰川地区的山峰都具有典型的角峰形态。角峰和刃脊、“U”型谷、冰川磨光面等,均为典型的冰川侵蚀地貌,也是判断有无发生过第四纪古冰川作用重要的标志性地貌形态。

当一条冰川谷地还有冰川的时候,比如海螺沟冰川,在冰川的中下游除了巨厚的冰川冰,在冰川的表面一定会出现一层石碛,科学家将这些石碛叫作冰川的表碛。冰川的表碛是世界上所有的冰川系统内必不可少的物质。冰川在形成和运动过程中,一定会对谷地两侧和下伏岩层产生侵蚀作用的,正是这种人的肉眼难以感觉到然而却持之以恒的冰川侵蚀作用,将冰川所在的山脉或者谷地塑造成为了一个个只有冰川的力量才得以形成的角峰、刃脊、“U”形谷、冰川磨光面、冰川刻槽,以及鲸背岩等冰川的侵蚀地貌。在冰川对地形进行侵蚀的同时,就会产生大规模的松散岩石等堆积物,这些堆积物有的被堆积在冰川的两侧,就叫作“冰川的侧碛物(侧碛垄)”,在冰川下游前端的堆积物就叫作“冰川的终碛物(终碛垄)”,而在冰川表面堆积的冰碛物就叫作“冰川的表碛物(表碛层)”。当一些人们看到海螺沟冰川的消融区有一层黑灰色石碛,就以为冰川在后退了,冰川受到了污染了,甚至惊呼 :冰川即将消亡了。其实,这都是对冰川的误解,因为这是冰川上的石头——表面现象。鲸背岩是冰川在向前向下运动时冰川冰体对下伏基岩岩石研磨侵蚀形成的一种外表酷似鲸鱼背脊的侵蚀地貌形态。鲸背岩又叫羊背岩,大同小异,一般将规模小一些的叫“羊背岩”,大一些的叫“鲸背岩”。鲸背岩在南、北极冰川曾经流过的地方分布比较广泛,形态也很典型壮观。近年来,在我国西部现代冰川和古冰川作用区多有发现。

下一篇:最后一页

我的评论

总体评价:

添加评价:

15-1000字

最佳观赏时间

康定木兰:3月中旬——4月中下旬

观赏杜鹃:4月中旬——6月中旬

最佳避暑:6月——9月

秋赏红叶:10月上旬——11月中旬

冬日玩雪:11月——3月

观赏冰川:全年

冬日玩雪:全年

日照金山:春-06:40左右

夏-06:20左右

秋-06:30左右

冬-07:00左右

科普小知识

  • 1、磨西镇名称的由来,说法不一,解放前都称为磨西面。究其来历:一是说磨西盛产玉米面粉,运销打箭炉(康定)深受欢迎,康定人叫磨西面。

  • 2、海螺沟名称的由来:一种说法是因为在沟里有一座二层山,山上有一巨石的形状酷似海螺而得名海螺沟;另外一种说法是海螺沟。

  • 3、冰川形成后,在太阳辐射、暖湿空气及其它侵蚀冰川的有效热源的作用下,冰川发生融化或蒸发的耗损,并使冰层逐渐减薄,这种现象称为冰川消融。

  • 4、大陆性冰川又称“冷冰川”。主要发育在降水稀少的大陆性气候地区。雪线附近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下,一般为500—800毫米,冰川主体温度经常保持在-1~-10℃以下。

  • 5、海螺沟冰川冰瀑布:落差最大的冰瀑布,高1080米,宽500米~1100米。

  • 6、冰川按形态分:山谷冰川、悬冰川、冰斗冰川、山麓冰川、复合形态冰川(如山谷-悬冰川、山谷-冰斗冰川等)、冰帽,以及极地冰盖、冰架、冰原等。

  • 7、适宜的气候和地形是冰川形成的两个最基本条件。

  • 8、我国共有冰川46298条,面积59406 15km2,是全球中低纬度山岳冰川最多,规模最大的国家。占全球冰川面积的0 4%,仅次于加拿大、俄罗斯、美国……

  • 9、冰川储存了全球85%的淡水,总体积2 6X107km3,若全部融化可使海平面上升将近70米。

  • 10、全球冰川总面积15,865,756km2(占陆地面积的10%),其中96 6%分布在南极洲和格陵兰(近北极)地区,其次是北美洲1 7%,亚洲占1 2%,欧洲仅0 3%。

  • 11、运动的、动态变化的、能塑造地表、调节河川径流。

  • 12、海螺沟冰川属于海洋性冰川,它运动剧烈、对地貌改造作用强,表碛多而厚,颜色灰暗。消融量和积累量均大,受气候波动影响强烈。

  • 13、冰川按成因及物理特性分为海洋性冰川(温冰川)和大陆性冰川(冷冰川)。海螺沟属于海洋性冰川。

  • 14、冰川(Glacier)是以一定的运动规律运动,主要分布于大陆并能长期存在的冰体;它具有一定的形态和较大的规模,是由于大气各种固态降水的堆积和再结晶作用形成的。

快捷
方式



© 版权所有 (2023) 甘孜藏族自治州海螺沟景区管理局 蜀ICP备2023025625号
总访问量:355543 昨日访问:1279 您是今日第153位访客!

景区订阅号

景区服务号

景区语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