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网站
日期:2016-09-01 15:36:28
浏览:次
评论:次
一键分享:
贡嘎山地区出露温泉或温泉群50处。出溢水温介于21℃与89℃之间,包括21~31℃的微温泉9处,34~37℃的中温泉1处、38~42℃的热泉8处和43~89℃的高热泉32处;单泉流量0.1~103.0L/s,总计(不完全统计)流量约264L/s或22810米3/d。其水质,在已经检验的35个泉中(大多数为普查检验)28个复合型医疗矿泉水,7个属复合型饮用天然矿泉水。这表明,贡嘎山地区在整体上属以热矿泉为主的超大型矿泉水地区。
1、热矿泉地球化学特征
矿化度与酸碱度:
矿化度。贡嘎山地区经检验的35个泉水的矿化度介于0.2g/L与2.4g/L之间; 其中≥1.0g/L的泉26个,<1.0g/L的泉9个;均属低矿化水淡矿水。
酸碱度。经检验的31个泉的PH介于6.3与8.4之间,以中性水为主。其中,PH<6.7的弱酸性泉占10%,PH6.7~7.5的中性泉占61%,PH>7.5的弱碱性泉占29%。
水化学类型:
35个温泉的离子浓度检验结果表明,其基本水化学类型以重碳酸盐型为主,次为重碳酸盐-氯化钠型、重碳酸盐-硫酸盐型。
重碳酸盐型水。占总泉数的74%。其阴离子毫克当量百分数,为HCO367%~78%,Cl3%~24%,SO41%~9%。根据优势阳离子大体分为重碳酸钠型水与重碳酸钙型水两个亚型。重碳酸钠型水占泉数的63%,阳离子毫克当量浓度,为Na62%~82%,Ca2%~24%,Mg2%~9%,其水温一般较高,多属热泉与高热泉。重碳酸钙亚型水占总泉数的11%,阳离子毫克当量浓度,OCa42%~74%,Na13%~40%,Mg5%~11%,其水温一般较低,多属中温泉。
重碳酸盐-氯化钠型水。占总泉数的20%。其阴离子毫克当量百分数,HCO361%~72%,Cl27%~36%;其阳离子毫克当量百分数,Na62%~88%,Ca、Mg在10%以下。此类型水中,多为高热泉(包括温度最高的泉群),也有少量微温泉。
重碳酸盐-硫酸盐型水,占总泉数的6%。其阴离子毫克当量百分数,HCO350%,SO430%;阳离子毫克当量百分数,Ca65%,Na24%,Mg9%,此类型水为中温-热泉。
特殊组分:
据25个温泉水质检验结果统计,浓度较高的特殊组分有锂、锶、氟、铁、偏硅酸、偏硼酸、游离二氧化碳、硫化氢计8项,80%的泉含其中的2~4项,20%的泉含其中的1项(这些泉的检验项目不齐全)。
Li 各泉浓度介于0.1米g/L与5.7米g/L。其中,浓度1.2~4.1米g/L的泉占82%,4.7~5.7米g/L的泉占12%。
Sr 各泉浓度介于0.2米g/L与1.2米g/L之间。其中,浓度0.2~0.9米g/L的泉占75%,1.0~1.2米g/L的泉占25%。
F 各泉浓度介于0.6米g/L与5.5米g/L之间。其中,浓度0.6~2.1米g/L的泉占35%,2.5~5.5米g/L占65%。
Fe2+3 各泉浓度一般<2米g/L,仅个别泉达8.8米g/L。
H2SiO3 浓度普遍较高,除4%的泉<25米g/L以外,96%的泉介于44米g/L与259米g/L之间,而浓度≥131米g/L的泉占总数的48%。
HBO2 浓度介于1.1米g/L与9.3米g/L之间。其中,浓度<1.2米g/L的泉占13%,1.3~9.3米g/L的泉占87%。
游离CO2 浓度介于20米g/L与105米g/L之间。其中,浓度<250米g/L的泉占38%,250~503米g/L的泉占60%,≥1000米g/L的泉占2%。
总H2S 浓度介于0.0米g/L与6.0米g/L之间。其中,浓度1.0米g/L的泉占6%,3.3~6.0米g/L的泉占31%。
微量元素:
据14个泉资料,各泉除上述特殊组分外,尚含有微量元素多种,包括目前被认为是人体所必须的微量元素15种,即:Br、I、Zn、Se、Cu、V、
Mn、Ni、Mo、Ag、Ba、Al、P。有的微量元素的浓度较高,如:Br0.3~0.56米g/L,I0.02~0.07米g/L,Zn0.01~0.11米g/L。
2、热矿泉的成因
构造控制:
前述的康定~磨西断裂带与玉农希断裂带是贡嘎山地区的主要活动断裂,尤其是前者属青藏高原东缘活动断裂系的主干断裂,多数温泉直接沿主断裂及其附近的支断裂出露。榆林宫等地的勘探资料查明活动断裂是热矿水补给与运移的主要通道,从而表明热矿水受活动断裂带的控制,特别是青藏高原东缘主干活动断裂带的明显控制。
热源:
根据热矿水中Cl离子浓度普遍较高(并形成重碳酸盐-氯化钠型水)而该地区不存在含盐地层,属于残余岩浆典型成分的Li、B浓度较高,以SiO2温标推算存在深度1k米、温度达200℃的热储,推测热源为岩浆热,可能为沿活动性深断裂上涌的幔热岩浆热或尚未冷凝的岩浆侵入体。这与西藏热水化学组分的来源有相似之处。
3、热矿泉水的资源类型
医疗矿泉水:
水质类型。根据现有资料,贡嘎山地区的温泉大多属医疗矿泉水,占温泉总数的80%,主要包括如下6种水类型:
硅水 H2SiO3浓度为50~259米g/L的硅水有24个泉,占医疗矿泉总数的86%;还有3个泉为40~44米g/L,达到医疗价值浓度。
氟水 浓度为2.5~5.5米g/L的氟水有25个泉,占医疗矿泉总数的89%;1个泉为1.2米g/L。达到医疗价值浓度。
锂水 浓度为4.7~5.7米g/L的氟水有2个泉,占医疗矿泉总数的7%;浓度为1.2~4.1米g/L。达到医疗价值的泉有14个,占医疗矿泉总数的50%。
碳酸水 游离CO2浓度达1056米g/L的碳酸水1个泉,占医疗矿泉总数的4%;浓度为264~436米g/L,达到医疗价值浓度的有8个泉,占医疗矿泉总数的29%。
硫化氢水 总H2S浓度为3.3~6.0米g/L的硫化氢水有5个泉,占医疗矿泉总数的18%;浓度为1.0米g/L、具有医疗价值的有1个泉,占医疗矿泉总数的4%。
镭水 检测了榆林宫医疗矿泉群的3个泉,Ra浓度为0.012~0.074Bq/L,均属镭水。其它泉未进行检测。
海螺沟医疗矿泉群
包括水温38~80℃的4个主泉,合计流量9262米3/d,同属复合型医疗矿泉水。
饮用天然矿泉水:
水质类型。20%的温泉属饮用天然矿泉水,其水温介于22℃与46℃之间,包括下列4水质类型:
锂水 浓度0.8~1.6米g/L,占饮用天然矿泉总数的71%。
锶水 浓度0.3~0.6米g/L,占饮用天然矿泉总数的71%。
偏硅酸水 浓度44~94米g/L,全部饮用天然矿泉水均属此类型。
碳酸水 浓度242~503米g/L,占饮用天然矿泉总数的43%。
燕子沟饮用天然矿泉群
含水温29~36℃的8个泉,合计流量914米3/d,主泉为锂、锶、偏硅酸、碳酸饮用天然矿泉水,还含有碘、溴、锌等微量元素,I0.00~0.15米g/L,Br0.00~0.15米g/L,Zn0.018~0.06米g/L。
海螺沟中游和下游温泉分布多而广,较大的有三处,属高热泉。处于活动性断裂带中,从冲积层溢出,由深层地下水补充(浅层有地表水渗入),属常年性泉。
沙树坪热泉 热泉水温52~66℃,流量2.4升/秒,海拔1530米。
窑坪热泉 热泉水温60℃,流量4升/秒,海拔1900米。
热水沟热泉 热泉水温50~80℃,流量103升/秒,日流量高达8900吨,该泉接近当地水的沸点,又叫“沸泉”。
以上三处温泉,均已开发利用。
附:海螺沟温泉水质分析结果表
最佳观赏时间
康定木兰:3月中旬——4月中下旬
观赏杜鹃:4月中旬——6月中旬
最佳避暑:6月——9月
秋赏红叶:10月上旬——11月中旬
冬日玩雪:11月——3月
观赏冰川:全年
冬日玩雪:全年
日照金山:春-06:40左右
夏-06:20左右
秋-06:30左右
冬-07:00左右
科普小知识
1、磨西镇名称的由来,说法不一,解放前都称为磨西面。究其来历:一是说磨西盛产玉米面粉,运销打箭炉(康定)深受欢迎,康定人叫磨西面。
2、海螺沟名称的由来:一种说法是因为在沟里有一座二层山,山上有一巨石的形状酷似海螺而得名海螺沟;另外一种说法是海螺沟。
3、冰川形成后,在太阳辐射、暖湿空气及其它侵蚀冰川的有效热源的作用下,冰川发生融化或蒸发的耗损,并使冰层逐渐减薄,这种现象称为冰川消融。
4、大陆性冰川又称“冷冰川”。主要发育在降水稀少的大陆性气候地区。雪线附近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下,一般为500—800毫米,冰川主体温度经常保持在-1~-10℃以下。
5、海螺沟冰川冰瀑布:落差最大的冰瀑布,高1080米,宽500米~1100米。
6、冰川按形态分:山谷冰川、悬冰川、冰斗冰川、山麓冰川、复合形态冰川(如山谷-悬冰川、山谷-冰斗冰川等)、冰帽,以及极地冰盖、冰架、冰原等。
7、适宜的气候和地形是冰川形成的两个最基本条件。
8、我国共有冰川46298条,面积59406 15km2,是全球中低纬度山岳冰川最多,规模最大的国家。占全球冰川面积的0 4%,仅次于加拿大、俄罗斯、美国……
9、冰川储存了全球85%的淡水,总体积2 6X107km3,若全部融化可使海平面上升将近70米。
10、全球冰川总面积15,865,756km2(占陆地面积的10%),其中96 6%分布在南极洲和格陵兰(近北极)地区,其次是北美洲1 7%,亚洲占1 2%,欧洲仅0 3%。
11、运动的、动态变化的、能塑造地表、调节河川径流。
12、海螺沟冰川属于海洋性冰川,它运动剧烈、对地貌改造作用强,表碛多而厚,颜色灰暗。消融量和积累量均大,受气候波动影响强烈。
13、冰川按成因及物理特性分为海洋性冰川(温冰川)和大陆性冰川(冷冰川)。海螺沟属于海洋性冰川。
14、冰川(Glacier)是以一定的运动规律运动,主要分布于大陆并能长期存在的冰体;它具有一定的形态和较大的规模,是由于大气各种固态降水的堆积和再结晶作用形成的。